close

宮燈概說

一  宮燈的考證:

  「燈籠」和「宮燈」。「燈籠」原本只是一種照明工具,在還沒有電燈和手電筒的古代,中國人在夜晚時,一般都是點著蠟燭或油燈來提供照明。可是如果在屋外或風大的時候,蠟燭和油燈很容易熄滅,因此發明用竹編的框架裱糊上紙張或布帛,作成燈籠,來罩住燭火,以免被風吹熄。這是一般老百姓家戶必備的日常用具,主要是在夜晚提供照明之用。

  「宮燈」,顧名思義就是皇宮所用的燈籠。在封建時代,帝王家所用的器物通常有別於一般百姓人家,所以「燈籠」到宮裡,當然也變得精緻豪華,框架要精雕細琢,裱上的布帛,盡是彩繪或絲繡。因為要凸顯它高貴,所以取名為「宮燈」。這時候「宮燈」主要用途,除了提供照明外,也具有裝飾和彰顯身分地位的功能。

   「花燈」,不諱言的也是由「燈籠」和「宮燈」所發展出來的。這時候「花燈」的主要功能,並不是在照明而是趣味,慢慢的形成成一種民俗藝品。在中華傳統藝術的領域裡,花燈是一門相當富於巧思,又具古色古香氣息的藝術品。花燈的製作是中國人所特有的,它的雕琢精巧,也唯有中國人才能表現的淋漓盡致。上元之夜,一稱元夜,又稱元宵,舊俗這一夜都有「張燈為戲」,所以古人稱之為燈節。

  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古時婚嫁時須備舅仔燈一對,這紅色宮燈又稱「新娘燈」,代表婚禮喜慶。

  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自古男稱「丁」,女稱「口」,而閩南語中丁與燈同音,家庭多男子謂之出丁,而提燈遊行恰與出丁同音同義。自古男稱「丁」,女稱「口」,而閩南語中丁與燈同音,家庭多男子謂之出丁,而提燈遊行恰與出丁同音同義。所以大家都熱衷花燈活動。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簷下和客廳中。今天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

  社區產業源起 :

   90年本會開始尋找社區產業,透過多次社區會議探討將花燈列為首要推廣的產業,因此陸續的推動花燈製作。92年元宵節全國元宵燈會在板橋辦理離辦理地點隔街的板新社區原本希望能融入其中,可惜因社區花燈產業的意識,剛開始起步因此就放慢社區推廣的腳步。

    92年之後推廣宮燈舞並製作宮燈,再慢慢將構思轉移到宮燈的製作,也因此陸陸續續的開發設計呈現階段的祈福宮燈與素雅心燈。

  板新祈福宮燈的由來

    板新社區位居板橋市的中心點,是新建築商圈與老舊社區交融的區域,居民的文化水平與社區的新舊成正比,有待全面推廣社區的均衡素質,然而景氣讓整體的商機存著蕭條低迷的氣息,社區中店家開店不久又收店的情形,比比皆是。中高齡婦女就業不易,常在家中幫忙稀少的廠商代工,因此無論是就業問題或是經濟面,都受到相當多的困境,因此衍生本會自民國89年開始從花燈與宮燈製作教學,爾後並發展宮燈舞蹈為動態的呈現,進而演變到今日的祈福宮燈DIY教學。

   其中辦理過89年花燈及宮燈製作研習,共培訓社區種子師資十八人。91年訓練宮燈舞蹈二十一人;92年參加社區評鑑主要展示為花燈,並獲得甲等獎。自93年至98年間,辦過十三場次宮燈研習,二場次花燈研習,十五場手工藝研習,並辦理五梯次宮燈舞蹈訓練,至97年底本會創意的祈福宮燈造型,試驗成功。於九十八年在各社團及社區義務教學共計辦理十五場次共計今近七百人次參與祈福宮燈的DIY製作。並有八十人參與宮燈舞蹈的訓練。因此在動與靜之間,開始有明確的推廣目標。 社區會員及居民期望將祈福宮燈的創意儘快的帶入板橋市,甚至推廣到全國,期望能帶給本社區,乃至於成為板橋市永續經營發展的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之宮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